港影:十億票房的夢魘
港影:十億票房的夢魘
在文字中證道?!茰I
曾幾何時。
港產片意氣風發(fā),以《澳門風云3》為始,從《無雙》、《掃毒2:天地對決》,到《葉問4:完結篇》、《拆彈專家2》和《怒火·重案》,接連沖過十億票房的關口。
但轉眼間,情勢急轉直下。
其后迄今為止,逾三十部港片前赴后繼,卻再無任何一部港片,能夠上探十億票房,且每況愈下,甚至連想上一想,都覺虛妄。
如被夢魘所困。
這幾年來。
曾被寄予厚望的港式商業(yè)大片,大略包括有《明日戰(zhàn)記》、《風再起時》、《掃毒3:人在天涯》和《金手指》這么幾部。
但無一例外,皆遠不及預期,《風再起時》更是撲到懷疑人生。
不過這不是重點。
隨后一部漫改動作電影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。
它罕見采取了超前點映策略,反響頗佳,更似乎在評分和口碑層面,都站住了腳,這已經(jīng)是港產片久違的“盛況”了。
但或沒人能想到。
這部電影后續(xù)走勢漸趨乏力,顯見缺乏那種真正的“爆發(fā)力”,最終甚至輸給了內地一部小成本喜劇電影,《末路狂花錢》。
該片內地總票房,不到七億。
很多人都沉默了。
而后有更壞的消息傳來。
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出品人之一的陳羅超,對記者透露了一個讓香港電影人沮喪的消息。
鑒于近年來多部港產片票房失利,尤其進入暑期檔的《談判專家》和《海關戰(zhàn)線》,皆定格于一億票房層級,進而令內地投資商,對港片望而卻步。
與此對應的情狀,是香港電影幾乎無工可開。
已經(jīng)上映的港產片,全軍盡沒,那些早已拍竣卻束之高閣的積年“存貨”,又還有沒有那么一丁點希望?
從《風林火山》、《內幕》,到《尋秦記》、《誰變走了大佛》和《怒火漫延》,甚至還可以包括《寒戰(zhàn)1994》。
不客氣地說,一億偷笑,兩億慶功,三億感恩,五億炸裂。
換句話說,這些存貨電影,能越過一億關口,上探三至五億,都已經(jīng)算是有莫大造化,誰敢想十億?
那是天塹。
如果說有萬中存一的機會,也是在未來。
或者我們換個角度來思考,以港產片的基本面,究竟需要什么樣的配置條件,才能再次挑戰(zhàn)十億票房這道“天塹”?
從導演開始。
從杜琪峰、陳可辛,到徐克、劉偉強和陳可辛,老一輩導演不但早過巔峰,也已經(jīng)近乎與港片“絕緣”,這個不用再懷疑。
從歷史和近年表現(xiàn)觀察,尚還活躍的導演,筆者只見得兩個人選,一個是拍過《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》和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的鄭保瑞,一個是拍過《無雙》和《金手指》的莊文強,余者皆可略。
演員呢?
唯五人,郭、梁、劉、甄、古,另有劉青云、梁家輝可為輔助,其他人難當重任,僅可弱配、客串及龍?zhí)咨矸荨?/p>
上選陣容,為五巨頭雙雄組合,次選則可以五巨頭帶劉青云、梁家輝其一,也或者可以有“三巨頭”配置。
電影品質和娛樂性,可參考《九龍城寨之圍城》。
可高,不可低。
難不難?
筆者覺得,還好。
而變數(shù),當然也一定會有。
如果說,在未來出現(xiàn)了一部港產片,它能夠完全滿足上述三個基本條件,但最終結果卻不如人意,那問題一定出在導演或者演員的身上。
何解?
在基本品質之外,港產片近年來的問題,集中體現(xiàn)在“審美疲勞”四個字上。
老臉、老套、老橋段、老演技,甚至連電影節(jié)奏,如何開場,怎樣生發(fā),何處高潮,哪里開打、追車、槍戰(zhàn)和爆炸,影迷都能大致猜到。
那些萬年不變的橋段、數(shù)十年如一日的表演,再也不能贏得時代的歡心了。
所以其實,破十億票房這個問題,還得再加上一條。
創(chuàng)新和想象力。
夢魘雖然可怕,卻非不可破。
恰如港影此局。
縱然看起來寒冬凜冽,實質上,卻只是因為,絕大多數(shù)香港電影人,躺在舒適區(qū)太久,以致抱殘守缺、不思進取。
砸碎陳腐,就可見未來。
相關資訊
評論
- 評論加載中...